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江苏实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南虎基地苏州 中国青年报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江苏实践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江苏实践

2024-07-15 2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盛夏时节,江苏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改革与开放彼此激荡、相得益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江苏考察,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几乎每次必谈改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又对江苏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重大要求。

殷殷嘱托,重若千钧。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勇挑大梁,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

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所在的省份;

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

5个文旅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肩负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任,江苏誓要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全省各地各部门协同发力,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奋力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制造业大省的“新”密码

用1%的柴油引燃99%的天然气,中船镇柴给船舶装上中国制造的绿色“心脏”;一克棉花可以织出500米纱线,无锡一棉实现300支特高支纱线量产……

改革开放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赋予改革开放更强动能。在制造业大省江苏,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双向奔赴的故事不断上演。

江苏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江苏寄予厚望。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指出,国有企业要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瞄准国际标准提高发展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今年7月,骄阳似火,徐工重型的结构一车间生产同样火热。10台机器人正在灵活细致地进行焊接,仅有1名员工在工作间盯着电子屏幕,实时观测设备运行情况。“我们的重载物流技术与10台焊接机器人联动是行业首创,焊缝质量一次合格率100%,只需1人进行智能产线的监控和运输,可以完成原先36名焊工的工作量,效率提升了40%。”徐工重型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吕金波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这样一条转台智能化焊接生产线,是江苏制造业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2023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居全国第一;全国15%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1/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一项项数据展示了江苏正在不断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要求江苏必须抓好的大事要事,对江苏提出“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摆在首位的都是科技创新。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为强化源头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江苏组建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云龙湖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平台;大手笔投入基础研究专项资金,创设“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激励更多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为了让更多科技领军人才挑大梁、更多优秀研发团队脱颖而出,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科技改革30条”,推出“揭榜挂帅”等举措,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清、创新团队利益不明、科研人员活力不强等问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这座“超级孵化器”首创“项目经理”“团队控股”“拨投结合”“合同科研”等改革举措,累计衍生孵化1400多家科技型企业,企业技术合作合同额累计超过21亿元。

最佳口碑省份的“开放观”

△无锡市政务服务大厅 图源:无锡发布

2023年初,一则“东北小哥怒赞无锡营商环境短视频”火爆全网。李彦明就是视频中的东北小哥。当时,他在无锡新开了一家餐饮店,遇到急需接通燃气的难题,当地街道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仅用10分钟就帮他解决了。

李彦明在无锡的创业故事,折射出江苏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便捷贴心的服务,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审批速度太快了,吴江区行政审批局只用了1个工作日,就实现了多证齐发,而且还送证上门。”今年2月,苏州东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小华感受了一把“拿地即开工”。

“江苏速度”被点赞,如今早已成为常态。截至2023年年底,江苏经营主体总数超1452万户,成为全国首个在册个体工商户总量破千万的省份。江苏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南京、无锡、苏州获评“最佳口碑城市”。

△苏州工业园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把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试点,积累经验。要增强出口竞争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开放,是江苏的鲜明标志。与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63个友好城市,总量全国第一;世界500强中有超过400家在江苏投资;2023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253.4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牢记嘱托,勇毅前行。江苏正由开放大省破浪迈向开放强省。

作为世界看中国、看江苏的重要窗口,苏州工业园区肩负着“探路先锋”的历史使命。2023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第一站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强调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三十周年。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宏表示:“三年内,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均突破3000亿元,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更好服务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文脉赓续“何以江苏”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听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有很多沉浸式体验,特别出圈。”00后小周非常爱逛博物馆,放暑假前,她就将“爆款”文博场馆约上了,之后还打算去苏州逛逛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这些文化现象的兴起,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写照。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明确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更赋予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任务。

谆谆嘱托,声声重音,成为江苏高质量建设文化强省的科学指引。

历时三年摸清文旅家底,共登记文旅资源单体118万余个;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列;实施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规划3000册的《江苏文库》已出版千余册……江苏文化“软实力”一步步转化为“强实力”。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5G 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

在长江与大运河的滋润之下,富有韵味的文化街区自古以来就在江苏大地如意生长,呈星罗棋布之态。目前,江苏拥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6个,和谐点缀于现代化的城市地理空间内。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在保护中发展,发展更具底蕴;在发展中保护,保护激发活力。近年来,江苏采取“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修缮方式,在保留居民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同时,完善街区的建设和公共设施,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对古城的保护性更新。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参观者,在行走之间传承文脉、体味文化隽永。

大江大河交汇、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手握得天独厚的文旅“宝藏”,如何深化文旅融合,是水韵江苏的必答题。

△扬州三湾被誉为千年运河“最美曲线”

全省各地涌现出“夜之金陵”“姑苏八点半”等一批夜经济品牌;实施“云上博物”“炫非遗”“全息5G大运河”等一批智慧化文旅融合项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省基层国有文艺院团焕发生机,涌现出江苏剧目创作“盐城现象”、基层文艺院团“涟水现象”……

近年来,江苏持续从文旅消费供给侧发力,将文化资源巧妙融入“吃、住、游、购、娱”,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营造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创新文旅融合消费新模式,充分释放文旅市场主体活力,让文旅消费成为助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新引擎。

一组数据彰显出江苏文旅的“破圈”实力:2023年江苏文旅消费比上年增长40.08%,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9.74%,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以来,多项数据更是突破历史新高。

生态与发展的答卷

△长江南京段落日余晖

江豚家族在碧波荡漾中旋转跳跃,好生态无须多言;古今辉映的滨江岸线绵延不绝,见证新老地标同框;夕阳西下落霞与江水勾勒最美暮色,网友直呼超治愈……

伴随着大江大河出圈,古老的长江也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新晋“网红”。没有一张与长江的合影,年轻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潮”。

长江江苏段不断刷新的“颜值”,背后是一条绿色发展、产业转型之路。

△长江两岸绿意盎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多次沿江视察调研,先后四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航、谋篇布局。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总书记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南通五山地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家住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临江社区的居民吴湛,生活在长江边66年,见证了总书记称赞的“沧桑巨变”。上世纪70年代,江边开始围堤造田,芦苇荡变成了码头和水泥厂,村民们进厂上班。

“虽然钱袋子鼓了,但环境变差了。”吴湛回忆说,运输硫磺和煤块的车辆都从他家门口经过,掉下来的煤渣,风一吹就是尘土飞扬。灰蒙蒙的记忆一直伴随他几十年。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美丽的长江又回来了,现在经常能看见儿时才见到的江豚。

△长江江豚成为城市“常客”

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的“沧桑巨变”,是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江苏800里主江岸线被植被覆盖,一个个公园绿地正在代替原来的废弃码头、船厂、化工企业,绿水清波映衬着绿色江岸,尽显生态之美。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以长江为坐标,向两岸延伸,美丽江苏新画卷分外耀眼,8500多万江苏人的“绿色福利”也更加可观可感。

水晶蓝越来越多,江苏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长江江豚数量不断增加,太湖“吉祥三宝”(桃花水母、白鹭、地衣)开始重现……一幅富饶秀美、蕴藉隽永的“水韵江苏”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江苏还承担着为全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路的使命。

率先实施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建立环境监察专员制度;首创“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和“绿岛”建设,为生态“留白”;首创实施环境执法现场“八步法”流程,实现移动执法全覆盖……近年来,江苏牢牢把握试点重大机遇,坚持改革创新探路先行,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美好环境支撑。

新时代十年,一面是GDP连跨7个万亿元台阶,一面是单位GDP能耗同步下降38%,碳排放强度下降43%,江苏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多、“含碳量”更低。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鹿伟 徐红艳 卢河燕 史童歌/文 王雨 俞晓翔/设计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